close
標題:

魚標係乜?

發問:

魚標我知道係控制浮同沉 但佢究竟係魚既邊一度呢?

最佳解答: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在魚的身體的背部,緊貼在脊柱下方,有一個充滿氣體的白色長囊,那就是所謂的「鰾」。 魚兒魚兒水中游,游來游去真自由!小魚能在水裡上上下下的漂浮,或是一動也不動的停在水中間,牠是怎麼辦到的呢? 魚能生活在比空氣中壓力還大的水裡,並且自由浮沉,是因為在牠身體的背部,緊貼在脊柱下方,有一個充滿氣體的白色長囊,那就是所謂的「鰾」。 魚鰾能幫助魚在不同深度的水裡,透過它放出或吸進的氣體,來調節魚身體的比重,使牠適應周圍的水壓,就能保持靜止不動了。 另外,魚會微微晃動牠身體背部的背鰭,以及臀鰭的肌肉,來防止牠東倒西搖,所以牠更能安穩地在水中優游了。 魚能靜止在水中,還要靠鰓後面的胸鰭幫忙。因為鰓在呼吸時,從鰓蓋噴出的水,會產生一股將魚往前推動的反作用力,因此,牠就必須搖晃胸鰭,來抵銷這股力量,這樣牠就能停在水中不動了。 因為魚的體內有一個氣囊叫魚鰾,而魚鰾內有空氣能夠調節魚的浮沉,魚的魚鰾內膨脹充滿空氣就會上升,要下沉就相反囉!! 魚鰾氣體交換 1、水中環境 魚生活於水中本身的質量比水重,因此魚體內必須有產生浮力的機構或器官,以抵消體重並使身體能浮在水中而不致下沈,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藉游泳而能浮在水裡,游泳時,利用身體與鰭的作用宛如水翼一般,使得魚體能在水中上下游動,但必須不停地游才能保持身體的位置不致沈下去,有些魚藉著搧動胸鰭(pectoral fins),而能像直升機一般地上下游動自如,可是這樣的游法是消耗能量的。為了避免消耗過多的能量,許多魚的體內會含有質量輕的物質,例如烏賊會有氯化銨液體,氯化銨的密度是 1018 c,比海水輕(海水的密度是 1026kg/m3),因此,氯化銨在體內宛如浮筒一般,鯊魚體內含有脂質層(密度介於 860 ~ 930 kg/m3),而許多的魚體內則有鰾(swim bladder),氯化銨與脂質的優點是不致於被壓縮,其體積不會因魚體上下游動而改變,但是這些物質也不見得比魚體本身輕多少(例如肌肉的密度是 1060 kg/m3),所以,含量必須多才能達到浮力的效應,就這點來看,鰾顯然是較優良,質輕且又充氣,其缺點是會被壓縮,因此,鰾的體積會被水中深度靜水壓的作用而改變,以至於其浮力作用會因魚在水中上下游動而改變。 2、壓力問題 水深每增加 10 公尺會增加靜水壓 1 大氣壓力,換言之,當魚從水平面游入 10 公尺深時,魚鰾所承受的壓力加倍,體積因而減半,如此一來,魚的密度反而增大,更容易下沈,同樣的道理,當魚從深水游到較淺的位置,魚鰾體積脹大,密度變小,表面上看起來,這對魚體向上游反而是有利的,但是由於魚鰾體積隨水深淺而改變,會導致魚上下游時非常不穩定,有一個方法可以改善,那就是在上升時,鰾內的氣體被拿走一部分,而當往下游時則又有氣體加到鰾裡去,如此,則鰾的體積就不致於因魚體上下游動而改變太大,魚在水中生活,確實具有這種的能力(或機制)來調整鰾內的氣體,使鰾的體積在某一水深範圍內維持相當的恆定。 海洋中的魚,常會在海平面與 200 公尺深之間上下來回游動,在接近海平面的淺水,靜水壓只有 1 大氣壓,但在 200 公尺深,則靜水壓大約是 21 大氣壓力,在這樣的深水裡,氧分壓比海平面低很多,鰾在受靜水壓的作用下,體積降低,但鰾內的氧分壓卻增大。魚鰾內的主要氣體成分是 O2,CO2 及 N2,其他氣體甚少,為維持鰾體積不致變化太大,其中改變的氣體就是 O2,換言之,當魚從水平面潛入 100 公尺或 200 公尺深時,氧氣必須加入鰾內,但鰾己經因為潛水而體積變小且鰾內氧分壓增高,O2 要進入鰾必定是逆濃度差才能進入鰾(註:100 公尺深時,水中 PO2 = 0.228 atm,鰾內 PO2 = 10 atm),魚要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答案就在魚鰾的特殊構造。

其他解答:

將魚剖開,魚標藏於魚中間,屬白色的物體. 控制魚浮沉.有人喜歡蒸來吃,有豐富營養價值.7638E7481407D16B
arrow
arrow

    omcky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