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李白的詩--宣州謝朓樓餞別書叔雲(急!!!!!!!)

發問:

我想知{宣州謝朓樓餞別書叔雲}的解釋!!!!! THX~~

最佳解答: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原文: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語譯: 拋棄我而離去的,是那無可拘留的昨日時光;擾亂我心緒不安的,是眼前諸多的煩惱和惆悵。萬里長風送走了南歸的鴻雁,面對此景,正好登上高樓開懷暢飲。你的文章就像蓬萊宮中儲藏的仙文一樣高深淵博,同時還兼具建安文學的風骨。而我的詩風,也像謝朓那樣清新秀麗、飄逸豪放。我們都滿懷豪情逸興,飛躍的神思像要騰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潔的明月。然而每當想起人生的際遇,就憂從中來。好像抽出寶刀去砍流水一樣,水不但沒有被斬斷,然而水不斷流地流着。我舉起酒杯痛飲,本想藉酒排遣煩憂,結果反倒愁上加愁。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稱心如意,倒不如明天就披散了頭髮,乘一隻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註釋: 1. 宣州:今安徽省宣城縣。謝眺樓:南北朝時齊朝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在宣城外陵陽山上所建的一座樓,人稱謝眺樓,也稱北樓。校書:官名,校書郎的簡稱。叔雲,李白族叔李雲,曾任秘書省校書郎。 2. 秋雁:比喻李雲離去。 3. 酣高樓:在謝眺樓上暢飲。 4. 蓬萊: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傳說仙府圖書都集中藏在這裡。蓬萊文章:即漢代文章,這裡只指李雲所寫的文章。建安:東漢獻帝年號(公元196年—公元214年)。建安骨:建安時期,曹操三父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湯和劉真的詩作,反映了當時動亂時代的社會現實,詩作風格剛健清新,後人稱為“建安風骨”。小謝:指謝眺。世稱劉宋時代的詩人謝靈運為大謝,稱謝眺為小謝。清發:指清新秀發的詩風。這兩句雖是讚美建安諸子和謝眺,但也有暗喻李雲和自己的意味。 5. 逸興:超脫飄逸的興致,多指山水游興。王勃《滕王閣序》:“遙襟甫暢,逸興遄飛”。李白《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壯思飛:盧思道《盧記室誄》: “麗詞泉湧,壯思云飛”。 6. 覽:通“攬”。摘取的意思。是明月或是日月有所爭議。 酣高樓:暢飲於高樓。 7. .散發:不束冠,意謂不做官。古人束髮戴冠,散發表示閒適自在弄扁舟:乘小舟歸隱江湖。 寫作背景: 李白於天寶元年懷著遠大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任職於翰林院。二年後,因被讒毀而離開朝廷,內心十分憤慨地重又開始了漫游生活。在天寶十二載的秋天,李白來到宣州,他的一位官為校書郎的族叔李雲將要離去,為餞別行人而寫成此詩。詩中並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憤懣。謝朓樓是南齊詩人謝朓在宣州任太守時在陵陽山上建成的一座樓。李白於天寶十二載遊宣州,恰遇李華以監察御史身份來宣城辦事,共登謝朓樓,乃作此詩。詩中抒發年華虛度、報國無門之苦悶情懷。通過對蓬萊文章、建安風骨、謝朓詩歌之豪情逸興的讚美,在歷史的深處勾勒出一個理想化的精神範型。而以此與煩憂現狀作鮮明對照,更激起“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那樣的無從消解的情感衝突高峰。此外,詩中採用時間穿插的藝術結構,強化了跌宕起伏的情感表達效果,而且對於“昨日”、“今日”之時間階段性特徵,皆以“棄我”、“亂我”為衡量標準,尤可見自我中心地位。 賞析: 首段開頭已表達了李白對生活不如意發出浩歎,也融鑄了他對污濁的政治現實的感受-心煩意亂,憂憤鬱悒。不妨說:這是李白對長期以來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種藝術概括,憂憤之深、強烈,正反映出天寶以來朝政的愈腐敗和李白個人遭遇的痛處。即表現在「昨日之日」到「今日之日」上。而首段之「棄我去」,又說「不可留」;既曰「亂我心」,又言「多煩憂」都極生動地表現出李白的心緒之亂。 三、四句忽作轉折;描寫面對著澄明的秋色,遙望著萬里長風吹送著鴻雁,這壯美景色,不由得激起李白滿腔豪情酣飲高樓。這兩句展現在我們面前,就像一幅畫,顯現出他那豪邁闊大的胸襟,一望無際似的。由李白本身就可了解他素懷遠大的抱負,但因長期被黑暗的環境所壓抑,所以無時無刻都嚮往著廣大的空間可以自由地馳騁。看見「長風萬里送秋雁」之景,感到精神為之一爽,心情舒暢,「酣飲高樓」的興致也就油然而生了,在我認為,也有一點藉酒消愁的意味吧! 下兩句承高樓餞別分別寫主客兩人,這首詩是天寶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間餞別祕書省校李雲之作,唐人多以蓬萊山、蓬閣指祕書省,李雲是校書郎,故以「蓬萊文章」借此李雲的文章。上句讚美李雲的文章風格剛健,下句則以李白極力推崇的小謝(謝朓)比擬自己的詩清新峻秀,正流露出對自己才能的自信。這兩句呼應了題目中的謝朓樓和校書。 2009-04-20 15:36:39 補充: 賞析補充: 2009-04-20 15:36:57 補充: 後兩句說明了彼此懷有風起雲飛的壯志,想登上青天去把明月攬收。前面秋空,後卻「明月」可見後者不是實景。「欲上」是詩人酒酣興發的豪語。豪放天真,正是李白的性格。這兩句展現了彷彿現實中的黑暗一掃而光,心頭的煩憂已丟到九霄雲外,把前面所激起的昂揚情緒推到最高潮。 2009-04-20 15:37:24 補充: 然而李白雖是如此想,但身體仍被羈束在汙濁的現實中,故更加重了內心的煩憂苦悶,表現在十一、十二句上。 2009-04-20 15:37:31 補充: 不盡的河水就像無窮的煩憂,為了排除憂愁,引發了抽刀斷水的意念,顯示李白力圖擺脫精神的苦悶。 2009-04-20 15:37:53 補充: 最後結論消極,甚至逃避現實,因他總陷在「不如意」的苦悶中,終究爆發出要和現實世界決裂的吶喊。 這整首詩表現他那憤激的呼聲代表多少不能一展鴻圖的志士抗議不平。憂憤苦悶中帶有自然豪邁雄放的氣概。 2009-04-20 15:38:12 補充: 網址提供: http://art.pch.scu.edu.tw/shy_ge/45/18592.htm http://hk.myblog.yahoo.com/jw!VXZsZICTAgQoG25_tq_l2mvvWQ--/article?mid=5301 http://s8.sj1es.tnc.edu.tw/class/UploadDocument/4040_%AB%C5%A6{%C1%C2%D1%D8%BC%D3%C0^%A7O%AE%D5%AE%D1%A8%FB%B6%B3%20%20%20%20%A7%F5%A5%D5.doc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其他解答:7638E748CCC65837
arrow
arrow

    omcky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