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關於中日甲午戰爭!!

發問:

中日甲午戰爭對中國的影響中,你認為哪一項影響較為深遠? 更新: 300字-500字.. 感想!!!!

最佳解答:

甲午戰爭(又稱中日甲午戰爭、第一次中日戰爭、清日戰爭、清日甲午戰爭;日稱日清戰爭)是清朝和日本之間為爭奪朝鮮半島控制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由於發生年為1894年即清光緒二十年干支為甲午,史稱「甲午戰爭」。 [編輯] 結果及影響 甲午戰爭對遠東戰略格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清朝軍隊撤出朝鮮半島,清朝割讓臺灣、澎湖及其附屬島嶼予日本,向日本開放多個中國內陸的港口城市,日本又獲2.3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其中三千萬兩為清朝換回遼東半島的費用),經濟迅速發展並進一步擴軍備戰,開始成為遠東的主要戰爭策源地,同時日本崛起改變了遠東地區由英國和俄國對立和爭霸的原有格局,導致數年後的英日聯盟和日俄開戰。而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北洋水師的覆滅)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大清帝國的國際地位自此一落千丈,再次成為列強鯨吞蠶食的對象。清朝國內的改革派對自身的弱點有了更深的認識,準備積極進行進一步的改革﹝即戊戌變法﹞。 [編輯] 主要戰役 豐島海戰 黃海海戰 平壤之戰 旅順大屠殺 威海衛海戰 乙未戰爭 分析 豐島海戰和黃海海戰兩次遭遇日本聯合艦隊,北洋艦隊被擊沉多艘大型艦艇,但未能擊沉一艘日艦,也無發射魚雷打擊日艦的戰績。據查是丁汝昌「只識弓馬」,一干管帶也全用錯了炮彈,不用海戰時的開花爆破彈,用了穿甲彈甚至訓練彈。豐島海戰中,日本吉野號被一枚濟遠艦150毫米口徑火炮擊中右舷,擊毀舢板數隻,穿透鋼甲,擊壞發電機,墜入機艙的防護鋼板上,然後又轉入機艙里。可是由於彈頭裡面未裝炸葯,所以擊中而不爆炸,使吉野僥倖免於報廢。黃海海戰中,北洋海軍發射的炮彈有的彈葯中「實有泥沙」,有的引信中「僅實煤灰,故彈中敵船而不能裂」。當時在鎮遠艦上協助作戰的美國人麥吉芬(Paul W. Bamford,1860-1897,美國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畢業)認為,吉野號能逃脫,是因為所中炮彈只是固體彈頭的穿甲彈[2]。據統計,在定遠和鎮遠發射的197枚12英寸(305毫米)口徑炮彈中,半數是固體彈頭的穿甲彈,而不是爆破彈頭的開花彈[3]。在直隸候補道徐建寅的《上督辦軍務處查驗北洋海軍稟》之後附有《北洋海軍各員優劣單》、《北洋海軍各船大炮及存船各種彈子數目清折》、《北洋海軍存庫備用各種大炮彈子數目清折》中統計,參加過黃海大戰的定遠、鎮遠、靖遠、來遠、濟遠、廣丙7艦的存艦存庫炮彈,僅開花爆破彈一項即達3431枚。其中,供305毫米口徑炮使用的炮彈有403枚,210毫米口徑炮彈952枚,150毫米口徑炮彈1237枚,120毫米口徑炮彈362枚,6英寸口徑炮彈477枚。黃海海戰後,又撥給北洋海軍360枚開花彈,其中305毫米口徑炮彈160枚,210、150毫米口徑炮彈各100枚。在3431枚開花彈中,有3071枚早在黃海海戰前就已撥給北洋海軍。蘇小東《甲午年徐建寅奉旨查驗北洋海軍考察》猜測:「至於這批開花彈為什麼沒有用於黃海海戰,惟一的解釋就是它們當時根本不在艦上,而是一直被存放在旅順、威海基地的彈葯庫里。由此可見,造成北洋海軍在黃海海戰中彈葯不足的責任不在機器局,也不在軍械局,而在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身上。」在中日雙方開戰後,丁汝昌執行李鴻章「保船制敵」的方針,消極避戰,「仍心存僥倖,出海護航時竟然連彈葯都沒有帶足,致使北洋海軍在彈葯不足的情況下與日本艦隊進行了一場長達5個小時的海上會戰,結果極大地影響了戰鬥力的發揮,也加重了損失的程度」。 北洋水師與聯合艦隊進攻火力對比如下,北洋水師略遜一籌,但重炮占優勢,如果炮彈選擇得當可以重創日艦。就防守能力而言,北洋水師略勝一籌,定遠號、鎮遠號的護甲厚14寸,即使是經遠號、來遠號的護甲厚也達9.5寸。海戰結束後,定遠號、鎮遠號的護甲無一處被擊穿。就平均船速而言,北洋水師較慢,為15.5節(即海里/小時),聯合艦隊的本隊15.6節也不快,但包括吉野號在內的第一游擊編隊為19.4節,大大高於北洋水師。 軍艦總數 30厘米重炮 20-30厘米大炮 15-20厘米輕炮 15厘米速射炮 艦艇排水量 北洋艦隊 12 8 16 149 0 3.5萬噸 日本艦隊 10 3 8 160 97 4.1萬噸 此外,北洋海軍各主力艦都設有魚雷管3-4具,但是,在黃海海戰中,並沒有對日艦實施魚雷攻擊。丁汝昌在彙報戰況時,也隻字未提己方發射魚雷,而只說日艦對經遠和致遠發動魚雷攻擊。購艦時就配備好的大批魚雷在戰爭爆發後可能也和大批開花彈不在艦上一樣,被放在基地的倉庫里派不上用場。另外,各艦炮彈數量也未帶足,海戰時炮彈在五個小時內用盡。戰至最後,未受大傷仍可繼續打擊日艦的7000噸巨艦定遠、鎮遠彈葯告竭,分別僅余12英寸口徑鋼鐵彈3發、2發,而且定遠、鎮遠無法追上日艦,不得不停止追擊退出戰場。 如果考慮到上面所提到的庫存彈葯可能是因為無法使用而擱置的,則丁汝昌責任就較小,但李鴻章的責任並無減輕。擔任天津軍械局總辦、負責軍需供應的張士珩是李鴻章的外甥,供給海軍的彈藥不合格。梁啟超評論說:「槍或苦窳,彈或贗物,槍不對彈,藥不隨械,謂從前管軍械之人廉明,誰能信之?」另外,丁汝昌戰前提出在主要艦船上配置速射炮以抵消日艦速射炮的優勢,需銀六十萬兩。李鴻章聲稱無款。北洋艦隊在黃海海戰中戰敗,他才上奏前籌海軍巨款分儲各處情況:「匯豐銀行存銀一百零七萬兩千九百兩;德華銀行存銀四十四萬兩;怡和洋行存銀五十五萬九千六百兩 ;開平礦務局領存五十二萬七千五百兩;總計二百六十萬兩。」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清軍對日軍情報全無。日艦隊全體出擊也不知道,以致準備不足,但以海戰而論雙方皆不分勝負。因為日軍殲滅清軍沒有成功,清軍則運兵朝鮮成功。

其他解答:

甲午之戰最大影响就是日本二次世界大戰投降歸還之前割讓的台灣及附屬島嶼時故意漏了釣魚臺羣島,讓美國當琉球群島的一部份接管而日本心知肚明稍後美國必會退出,這樣便可明正言順霸佔,可惜的是當時中國政府為何不據理力争呢?這就好比英國歸還香港時是否可保留南丫島呢?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A215E4A2B88AAE64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ckyyo 的頭像
    omckyyo

    omckyyo的部落格

    omcky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