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有咩名勝的建築物(越多越好)20分

發問:

有咩名勝的建築物(越多越好)20分

最佳解答: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 (意大利語: Torre pendente di Pisa 或 Torre di Pisa) 是意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大教堂的鐘樓,或鐘塔。 塔最初是作為鐘塔,垂直樹立,但是在1173年8月施工開始不久,就開始傾斜了,原設計為8層,高56公尺,興建到第三層時發現地基不均勻,最後在14世紀完工。它位於大教堂的後面, 是奇跡廣場(Campo dei Miracoli)的第三大建築。 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比薩斜塔維修,耗資2500萬美元,修正了45厘米,可保持不倒兩、三百年 羅馬鬥獸場 羅馬競技場(Colosseum),亦譯作羅馬大角鬥場、羅馬鬥獸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位於今天的義大利羅馬市中心,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現僅存遺 米蘭主教教堂 米蘭主教教堂通常被稱米蘭大教堂,為又音譯為多莫大教堂(意大利語:Duomo),坐落於米蘭市中心的大教堂廣場。據稱,是世界第二大的教堂,規模僅次於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殿,但影響卻不及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科隆大教堂、巴黎聖母院等規模小一些的基督教建築。 米蘭大教堂的建造開始與1386年,歷經兩個多世紀才完工,因此,它的建築風格包含了哥德式,新古典式,和新哥德式又稱巴洛克式。 教堂的建築風格十分獨特,上半部分是哥德式的尖塔,據統計共138座,最高的尖塔高達108米,頂端有一尊4.2米的聖母瑪麗亞像,上鍍黃金。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風格,從上而下滿飾雕塑,極盡繁複精美,是文藝復興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 佛卡斯圓柱 佛卡斯圓柱,背景為塞提謬斯·塞維魯斯拱門(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佛卡斯圓柱位於義大利羅馬的羅馬廣場,修建於608年8月1日,用以紀念拜占庭帝國國王佛卡斯。它是羅馬廣場最後修建的一個部分。看起來像是公元2世紀建成的,高13.6米(44碼)的科林斯式神柱矗立在其正方體乳白色大理石基座上。 磚製的正方形地基本來是看不到的。直到19世紀,羅馬廣場的地表才開鑿到早先聖奧古斯丁時代的路面水平。雖然佛卡斯正式將萬神殿贈與教宗博義四世,但是修建這個圓柱的確實原因還不清楚。教宗又將萬神殿賜予所有的殉道聖人。聖母瑪麗亞在中世紀也被列為殉道聖人,因此後來萬神殿改名成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佛卡斯圓柱的頂部曾經豎立著由拉文納督主教斯馬拉格達斯製造的「眩目」的鍍金佛卡斯雕像,但可能只存在了很短的時間。 610年10月,出身低微的篡位者佛卡斯被叛徒出賣,然後被逮捕、折磨、暗殺、最後被肢解。作為一種「除憶詛咒」(damnatio memoriae),他在各處的雕像也被推倒。雖然在某些時候被宣稱為為了表達教宗的感激之情,圓柱頂部的這個鍍金雕像更像是君主統治羅馬的權力象徵。不過,這種統治很快就在倫巴底人的壓力之下結束了。這個雕像也表達了斯馬拉格達斯的個人感恩。 佛卡斯將斯馬拉格達斯從長期的放逐狀態中召回,並重新給予他在拉文納的地位和權力。 佛卡斯圓柱的前身是一根用來安放羅馬大帝戴克裡先雕像的圓柱。後來這個銘刻被砍鑿掉了,以給現在的雕刻提供空間。圓柱現在仍在其原位。它孤立的矗立在廢墟中,成為羅馬廣場的一個地標。它也經常出現在城市景觀圖以及雕刻中。在18世紀中葉,當裘塞佩·瓦西和皮拉內西·吉安巴蒂斯塔創作雕刻和蝕刻的時候,由於侵蝕而導致的地平面上升已經完全埋沒了基座。 萬神廟 巴黎的先賢祠,有時也叫做萬神廟。 萬神廟(Pantheon),又譯萬神殿、潘提翁神殿,位於今意大利羅馬,古羅馬時期的宗教建築,後改建成一座教堂,是古羅馬時期重要的建築成就之一。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宗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 卡拉拉學院 卡拉拉學院的前視圖卡拉拉學院(Accademia Carrara,發音 [kar'rara]),是位於意大利貝加莫的一所藝術畫廊和美術學院。 藝術畫廊的起源可歸功於賈科莫.卡拉拉伯爵,文藝贊助人和收藏家,他在18世紀末留給貝加莫市大量遺產。伯爵1796年死後,他的財產由一位任命的代表管理直到1958年,當時Comune of Bergamo接管了直接監督權。1810年,新古典主義形式的一座新建築在建築師Simone Elia的一項計劃中得以實現,他是Leopoldo Pollack的學生。 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 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Stadio Olimpico di Roma)是意大利羅馬市最主要的體育場,也是義甲足球隊羅馬和拉齊奧的主場球場。 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為了196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而興建,於1953年5月17日落成啟用,可容納82,307名觀眾。這裡也曾舉行過1987年世界田徑錦標賽,之後為了1990年世界盃足球賽進行了改建,增加了橢圓形半透明的頂篷。 2007-05-27 15:22:45 補充: 好耶!!!

其他解答:

一、名胜古?的拍??容 1、?于名胜古?,在拍?是您可以先拍?它的名?,一般名胜古?都?在醒目的地方?上它的名?;然后用?景?拍建筑物,?景?面??、??,有??的抒情性,提供??的??空?和表?景物的宏?形象是?景?面表?的最重要任?,它可以?可能多地提供景物和与事件相?的空?、?模、?面、气?等方面的整体??信息。接?再用全景拍?它的全貌,如果是比?高大的建筑物,您可以在稍微?一?的地方,??才能拍?出全景;拍?好建筑物后,就是拍?一些介?性的蚊子了,您可以?DV靠近介?文字,??它?行拍?,??才能全面反映名胜古?的情?。 2、?于一些高大的建筑物,您?可以用仰??表?其高大的形象,仰拍能????特殊的??感?(新?感)。仰拍具有夸?感,能夸?被?体的高度,利用?近地面的仰拍,可夸????象的?空、跳?等?作,具有很?的????力,并?生比??生活更?烈的感受。拍??若能与?光?的?理很好的?合,常能?生及美感的?面效果。 二、拍?方法与技巧 在旅游?,人是穿行于景物之??走???的。??候,拍?就要?活机?,善于?化,既要拍景,又要?人,由景物的空???向人物,?人物走入空???面,由人物的欣???或行走方向再?出景物,或是由全景人物推向景物?束?像,以使人、物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拍?出?的?像片??意境深?,充??情?意。?然,在拍??程中,也可以有意?的穿插拍?一些?景物的??。 ?于名胜古?,景?的??也很重要。中景,是旅游?像?用比?多的取景范?,如到北京以天安??背景,或以故??背景,均?中景。中景可以表?出古建筑的???构,如?多旅游地的寺?。近景不太容易拍出地域特色,拍??必?注意抓住“?此一家”的特征。比如,我?的寺?,大多有?似的??、仙人、走?、流云等等??或雕刻,大同小异。如果以它?近景,?不?被一眼看出是在什么地方。 使用?感??。?于??的名胜古???,它是固定不?的,因此在拍??必?多用一些?????????的情?。例如您可以用推、拉、?、移、升降、?焦距等多种???像方式,不同程度地、有机地?合起??行?面拍?。??可以?生多?的景致和角度、多?的空?和?次,形成了多?的?面构?和?美效果;它能使??的建筑物?生了??和位置??,直接表?了人?生活中活?的??和?向,不?富于??有?于??、照片等平面造型??的更?丰富多彩的造型形式,也是的??成?更加逼近生活、逼近真?的??。 若是要表???、雄?、?峻的景象?,可以用一些短??切、推、拉、?,??的?化??要急速,?而形成??的?面?奏。??中,假如能?熟?的?用高仰、?斜?种角度的拍?技巧,?面就更能增?雄?、?美气?之感,富有??感染力。 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 (意大利語: Torre pendente di Pisa 或 Torre di Pisa) 是意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大教堂的鐘樓,或鐘塔。 塔最初是作為鐘塔,垂直樹立,但是在1173年8月施工開始不久,就開始傾斜了,原設計為8層,高56公尺,興建到第三層時發現地基不均勻,最後在14世紀完工。它位於大教堂的後面, 是奇跡廣場(Campo dei Miracoli)的第三大建築。 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比薩斜塔維修,耗資2500萬美元,修正了45厘米,可保持不倒兩、三百年 羅馬鬥獸場 羅馬競技場(Colosseum),亦譯作羅馬大角鬥場、羅馬鬥獸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位於今天的義大利羅馬市中心,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現僅存遺 米蘭主教教堂 米蘭主教教堂通常被稱米蘭大教堂,為又音譯為多莫大教堂(意大利語:Duomo),坐落於米蘭市中心的大教堂廣場。據稱,是世界第二大的教堂,規模僅次於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殿,但影響卻不及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科隆大教堂、巴黎聖母院等規模小一些的基督教建築。 米蘭大教堂的建造開始與1386年,歷經兩個多世紀才完工,因此,它的建築風格包含了哥德式,新古典式,和新哥德式又稱巴洛克式。 教堂的建築風格十分獨特,上半部分是哥德式的尖塔,據統計共138座,最高的尖塔高達108米,頂端有一尊4.2米的聖母瑪麗亞像,上鍍黃金。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風格,從上而下滿飾雕塑,極盡繁複精美,是文藝復興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 佛卡斯圓柱 佛卡斯圓柱,背景為塞提謬斯·塞維魯斯拱門(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佛卡斯圓柱位於義大利羅馬的羅馬廣場,修建於608年8月1日,用以紀念拜占庭帝國國王佛卡斯。它是羅馬廣場最後修建的一個部分。看起來像是公元2世紀建成的,高13.6米(44碼)的科林斯式神柱矗立在其正方體乳白色大理石基座上。 磚製的正方形地基本來是看不到的。直到19世紀,羅馬廣場的地表才開鑿到早先聖奧古斯丁時代的路面水平。雖然佛卡斯正式將萬神殿贈與教宗博義四世,但是修建這個圓柱的確實原因還不清楚。教宗又將萬神殿賜予所有的殉道聖人。聖母瑪麗亞在中世紀也被列為殉道聖人,因此後來萬神殿改名成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佛卡斯圓柱的頂部曾經豎立著由拉文納督主教斯馬拉格達斯製造的「眩目」的鍍金佛卡斯雕像,但可能只存在了很短的時間。 610年10月,出身低微的篡位者佛卡斯被叛徒出賣,然後被逮捕、折磨、暗殺、最後被肢解。作為一種「除憶詛咒」(damnatio memoriae),他在各處的雕像也被推倒。雖然在某些時候被宣稱為為了表達教宗的感激之情,圓柱頂部的這個鍍金雕像更像是君主統治羅馬的權力象徵。不過,這種統治很快就在倫巴底人的壓力之下結束了。這個雕像也表達了斯馬拉格達斯的個人感恩。 佛卡斯將斯馬拉格達斯從長期的放逐狀態中召回,並重新給予他在拉文納的地位和權力。 佛卡斯圓柱的前身是一根用來安放羅馬大帝戴克裡先雕像的圓柱。後來這個銘刻被砍鑿掉了,以給現在的雕刻提供空間。圓柱現在仍在其原位。它孤立的矗立在廢墟中,成為羅馬廣場的一個地標。它也經常出現在城市景觀圖以及雕刻中。在18世紀中葉,當裘塞佩·瓦西和皮拉內西·吉安巴蒂斯塔創作雕刻和蝕刻的時候,由於侵蝕而導致的地平面上升已經完全埋沒了基座。 萬神廟 巴黎的先賢祠,有時也叫做萬神廟。 萬神廟(Pantheon),又譯萬神殿、潘提翁神殿,位於今意大利羅馬,古羅馬時期的宗教建築,後改建成一座教堂,是古羅馬時期重要的建築成就之一。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宗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 卡拉拉學院 卡拉拉學院的前視圖卡拉拉學院(Accademia Carrara,發音 [kar'rara]),是位於意大利貝加莫的一所藝術畫廊和美術學院。 藝術畫廊的起源可歸功於賈科莫.卡拉拉伯爵,文藝贊助人和收藏家,他在18世紀末留給貝加莫市大量遺產。伯爵1796年死後,他的財產由一位任命的代表管理直到1958年,當時Comune of Bergamo接管了直接監督權。1810年,新古典主義形式的一座新建築在建築師Simone Elia的一項計劃中得以實現,他是Leopoldo Pollack的學生。 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 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Stadio Olimpico di Roma)是意大利羅馬市最主要的體育場,也是義甲足球隊羅馬和拉齊奧的主場球場。 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為了196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而興建,於1953年5月17日落成啟用,可容納82,307名觀眾。這裡也曾舉行過1987年世界田徑錦標賽,之後為了1990年世界盃足球賽進行了改建,增加了橢圓形半透明的頂篷。 2007-05-23 19:55:44 補充: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原名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成於1764年,佔地290公頃。頤和園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橋,萬壽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閣,環繞在自然山水之間精美的建築物,山光水色,風景如畫,亭台樓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頤和園已於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有以下地方可參觀: (此網站 http://www.overseasstudy.cn/denmark/gb/knowcountry.asp?id=5 對以下名勝有詳細介紹) 安徒生博物館 蘭多塔(The Round Tower) 蒂沃麗花園(Tivoli) 羅森堡宮(Rosenborg Castle) 國立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國立美術館(Statens Museum for Kunst) 佛德利克堡(Frediksborg Slot) 哥本哈根證券交易所 皇家武器博物館 海盜船博物館(Vikingeskibsmuseet) 吉尼斯世界紀錄博物館 信不信由你博物館 丹麥國家藝術博物館 探訪仿古旅遊村 丹麥王宮阿美琳堡(Amalienborg Slot) 還有: 圆塔 (Round Tower) 坐落在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附近。建于1642年克里斯钦四世统治时期。克里斯钦四世(1577-1648年)为丹麦和挪威之王,喜建筑,屡建立城市,有“国王建筑师”之称。圆塔高36米,直径15米。它的建立与三一大教堂(基督教中指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有关。克里斯钦四世修建这座建筑使之与大教堂以及图书馆和天文饮台构成一组综合建筑群。塔内有螺旋通道直抵塔顶。1716年,俄国沙皇彼得大帝访问哥本哈根时曾与其皇后卡特林娜登上塔顶。 大贝尔特海峡大桥(Store Baelt Bridge) 建在在丹麦西兰岛与菲英岛之间 18公里宽的大贝尔特海峡上,该桥上的悬索桥长1624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之一。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从菲英岛至海峡中斯坡洛格岛为6.6公里长的西桥,1996年7月完工。东桥从西兰岛至斯坡洛格岛铁路需走的隧道1995年夏季已开通。东桥的公路桥在水面上,这部分大桥中有一段为悬索桥,桥塔高254米;两桥塔之间的跨度达1624米,仅次于正在建设中的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桥孔高度为65米,可通行任何巨轮。悬索桥使用了1.9万吨钢缆,其主钢缆直径达85公分。 市政廳廣場((The City Hall Square, 丹麥文是Radhusplasen) 位於哥本哈根市中心。俗稱舊廣場。建於15世紀的市政廳就座落在舊廣場上。遊客可以進市政廳參觀。 丹麥的許多重大活動都在市政廳廣場舉行。1945年5月,丹麥解放時,10萬人在廣場舉行慶祝活動。1992年夏天,丹麥國家足球隊獲得歐洲冠軍,也有10萬在此熱烈慶祝。廣場中心建有17世紀末丹麥國王克裏斯欽五世的雕像。市政廳正門左側,有一尊丹麥偉大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的雕像。遊客手握安徒生手中的書,也安徒生一起照相。市政廳廣場也是哥本哈根最古老的商業市場,具有800年的歷史。現在每到傍晚,許多商販在廣場擺上貨物,向遊客們兜售。其中多數商販來自南美的厄瓜多爾、秘魯等國。廣場南面,是哥市著名的趣伏裏遊樂園。 在市政廳廣場的西南角的建築物上,有一個反映天氣變化的人像。下雨時,此人像便打開傘,晴天時,此人像便收起傘。|||||1.萬里長城 2.羅浮宮 3.青馬大橋|||||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東起渤海灣的山海關,經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到甘肅的嘉峪關,長約 12000多華里,因而名萬里長城。現今的萬里長城是宇航員登陸月球時可以放眼望見的地球上建築物 。萬里長城被列為世界奇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 萬里長城是公元前7世紀開始修建的。當時,中國北方諸侯割據,他們為了防御鄰近諸侯的侵襲,在各自的領土上先後築起了一段段防衛牆。到了公元前3世紀秦始皇把一段段的長城連結起來, 成了萬里長城的基礎。後來經過歷代增建,及到明朝,就修築完成。有人計算,如果把長城所用的磚、石和土方,築成一道厚2米、高4米的圍牆,可以環繞地球一周。因此,遊覽長城的人莫不為先民的偉大氣魄和堅毅精神所感動。長城由關隘、城牆、城台和烽火台四部分組成。關隘一般都建在形勢險要之處。城烽火台專門傳遞軍情。 山海關南臨渤海,北倚燕山,稱為「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關城正處山海交接的部分,集海防和陸防於一身,是兵家必爭之地,無論從它的戰略地位或是建造規模來看,都無愧於「第一」的稱號。 嘉峪關在甘肅省酒泉以西,是萬里長城的最西端。北面是戈壁,南面是祁連山,是古代「 絲綢之路 」的必經之地。關城是明朝洪武五年建造的,關城主要有東西兩道城門,城門上各有一座高達17米的城樓,樓閣飛簷凌空。城門建有甕城 ,而關城及附近的長城、城台和烽燧 等設施,組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系統。在嘉峪關,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當年修建嘉峪關的時候,工匠們對各種材料的計算非常精確,建造完畢後,只多出一塊磚。後人為了表示對前輩工匠的景仰之情,就把這塊磚供放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的後簷台上,至今還可以看到呢! 八達嶺長城位處北京的北面,是古時保衛京畿 的重要關口。牆身用巨大的城磚築成,內部填滿碎石黃土;牆上有垛口 和射擊孔,以便瞭望、射擊;城牆的轉角和要衝處,築有城台和敵樓,遠遠望去,特別宏偉壯觀。八達嶺還有許多烽火台,遇到敵情,白天燃煙,夜間點火,一個個彼此呼應,傳遞軍事消息。 秦始皇兵馬俑 一九七四年和一九七六年先後秦始皇陵發現的三個兵馬俑從葬坑和眾多的從葬墓,是中國考古工作的驚人發現。在首先發現的一號兵馬俑坑建立了面積為一萬六千三百平方米的大展廳,還有陳列室,定名為秦始皇兵俑博物館。 秦始皇陵位於華清池東面,驪山腳下,距西安卅五公裡。自秦始皇(公元前二五九-前二一零年)十三歲即位起開始修築,歷時卅八至卅九年。陵區分內、外二城,外圍還有從葬區,總面積達五十六點二五平方公裡,東西、南北長七點五公裡。為防止盜墓,墓門上裝有機弩,並將修墓工匠、送葬宮女全部活埋在墓道裡。 一九七四年,在農田基本建設中發現了秦始皇陵東側節兵馬俑坑,定名為一號坑。在這裡修建秦始皇兵俑博物館的同時,在陵域進行普查,又發現了二號坑、三號坑和一個未建成俑坑的土塘,似可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古代軍陣。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於一九七九年十月一日正式開放。館內坑深五米左右,長二百三十米,寬六十二米,面積一萬四千二百六十平方米。坑內置有兵馬俑六千餘件。早年曾遭火災,建築已毀,俑多殘跛,埋於土中。目前修復展現在人們面前的部分兵馬俑與真人馬比例相當,各有定位。武士俑高一點八米左右,有的身著短褐,有的外披鎧甲,面容各異,姿態威武;陶馬身高一點七米,身長二米左右,仰首豎耳,雙目圓睜。還出土了上萬件兵器,都是銅錫合金的真刀槍,表面塗有防銹鉻,至今寒光閃閃。整個軍陣向東。前面,在一條東西寬三點四五米、南北長六十米的長廊上,站著三列武士俑,每列七十個,組成「前鋒」。後面,是卅六路縱隊和多乘戰車相間的主體部隊,分排在寬三點二五米的九條通道內,每條通道有四路武士俑。通道之間有隔牆。坑的南北各有一點七五米寬的邊洞一條,各有二路武士俑,一路面東,一路面向陣的外側。陣的後(西)側也有一路武士俑面西,組成了軍隊的羿衛。站在館內檢閱台上,使人恍覺在檢閱當年內平六國、北卻匈奴的秦軍雄偉陣容。二號坑呈曲尺形,東西長九十六米,南北最寬八十四米,深五米,總面積約六千平方米。估計可有陶俑馬一千多件。三號坑位置重要,總面積約五百二十平方米,俑馬較少,僅排列站著六十八個陶俑,且多已殘破,可能是龐大軍陣的指揮機關。 秦始皇陵從葬文物的出土,為研究秦代葬制、政治形勢、兵法、武器及工藝水平,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一九八零年,在秦始皇陵西側,又出土了兩組大型銅質車馬人,它與秦兵馬俑坑同是中國考古史上重大發現,也是世界偉大的奇跡之一。 開放時間: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全年365天開放,節假日不休息。 售票時間為 3月16日—11月14日 早上8:30—下午5:30; 11月15日—3月15日 早上8:30—下午5:00。 頤和園 頤和園是中國的名園之一。原為帝王的行宮花園。金貞元年(一一五三年)完顏亮設為行宮,明時皇室改建為好山園。清乾隆十五年(一七五零年)改建為清漪園。一八六零年被英法聯軍所毀。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慈禧挪用海軍經費重建,改稱今名,作為避暑遊樂地。 頤和園全園由萬壽山、昆明湖等組成,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計有各種形式節宮殿園林建築三千餘間,可概括為政治、居住、遊覽三個活動區域。主要景物如佛香閣、德和園大戲樓、排雲殿等均是清末木構造園藝術大成,尤以西山、玉泉山群峰為借景,擴展了空間,氣魄宏偉,手法巧妙,為中國園林藝術中講求「雖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典範。園中山青水綠,閣聳廊回,金碧輝映,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有極高的地位。由於慈禧、光緒等清代統治者在園內活動,頤和園與近代史關係密切,至今留有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痕跡。辛亥革命後,於一九一四年開放,一九二四年正式闢為公園。解放後,經不斷修繕,面貌一新。現園中主要殿堂,均按清末原狀陳列,有「博物館公園」之稱。 天壇 天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天祈谷之處。立於北京崇文區正陽門外,永定門內大街路東。創建於明永樂十八年(一四二零年),當時名為天地壇。嘉靖十三年改稱天壇。清乾隆、光緒時都曾重修改建。天壇有垣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外壇牆東、南、北三面原制無門,西牆上有兩座門:北為祈谷壇門,南為乾隆十七年增建的圜丘壇門。內壞牆共有六座門:祈谷壇有東、西、北三座天門(又稱磚門),圜丘壇有泰元、昭亨、廣利三門。兩壇之間的隔牆上有兩門:成貞門和其西邊的琉璃門。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內壇西牆內有齋宮,外壇西牆內有神樂署。 天壇佔地地約二百七十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也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珍貴遺產。一八六零年英法聯軍和一九零零年八國聯軍入侵,天壇被佔,破壞嚴重。一九一三年曾給外國人遊覽,一九一八年才正式開放。現為天壇公園。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又稱「 千佛洞」,位於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是集建築、雕塑、繪畫於一體的世界聞名藝術聖地。公元366年(即五胡十六國的前秦時期),一位名叫樂僔的和尚來到了鳴沙山下,當時正是黃昏時分,和尚已經又飢又累,突然看見山上萬道金光,仿如千佛顯現,他頓時被這奇麗的景象迷住了,並相信這是菩薩向他顯靈,要他在這裏設壇禮佛。於是,他便四處化緣,在鳴沙山下開鑿了莫高窟的第一個石窟 。 敦煌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道,消息傳開後,東西往來的商旅行賈和地方世家紛紛捐錢在這裏修建佛窟。出門的,祈禱神靈保佑能平安回來;回來的,燒香感謝神靈的庇護。逐漸把這兒修成了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化藝術寶庫和佛教藝術畫廊。莫高窟自樂僔和尚建窟之後,歷代興建不絕,共經歷了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個朝代。其後,隨著絲綢之路失去重要作用,莫高窟便逐漸荒廢。 故宮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歷史: 故宮是明代永樂皇帝於1406年始建,共調集全國十萬工匠、百萬民夫,以南京的宮殿為藍本,在北京元朝宮殿的舊址上修建。用了14年時間才基本建成。在近500年間,共有24位皇帝(明代14位,清代10位)先後在此實施統治。 故宮建築佈局 故宮規模宏大,占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故宮四圍建有高10米的城牆,牆體採用精緻的工藝做法,表面平整光滑而不易攀登,四面各備一門,城樓高聳,壁壘森嚴。牆垣四隅還建有風姿綽約的角樓,城牆外環以寬52米的護城河,可謂有金城湯池之固。故宮內的建築,按前朝後寢的古制,分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其主要宮殿自南而北依次坐落在中軸線上,這條軸線與北京城的中軸線相重合,使宮殿與城市有機的結合起來。就單體建築而言,外朝建築在造型和裝飾上較為端莊,內廷建築則趨於華美。主要建築均有高大的台基,圍以精雕細琢的石欄。柱木門窗髹紅,梁枋斗拱飾以彩繪,屋頂覆以琉璃瓦,呈現出輝煌的景象。其室內裝飾也竭盡工巧之能事。 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為午門。俗稱五鳳樓。其平面為凹形,中有重樓,重檐為廡殿頂,兩翼各有重檐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宏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以上全部都係中國o既名勝建築物|||||香港禮賓府是香港特區政府接待來賓的場所,特區政府的一些重要典禮亦於這裏舉行。禮賓府位於香港島中環半山上亞釐畢道,前身是港英時期的香港總督府(簡稱港督府),為香港總督的官邸,現已成為香港特首的官邸。 目錄 [隐藏] 1 歷史 2 建築 3 活動 4 傳說 5 外部連結 歷史 正名 1868年時的香港總督府 1891年後的香港總督府香港禮賓府前身為香港總督府,1851年動工,至1855年竣工。1891年於東面擴建新翼,即今日之宴會廳。1941年至1945年日佔期間,依然以禮賓府作為港日政府的總督府,於英治期間的28位港督有25位均在裏面居住。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原來打算將港督府更名為特首府,作為新任特首的官邸,但據說由於擔心英國在府內留下間諜裝置,因此當時新任特首董建華拒絕以此為官邸。就此前港英的港督府命名出現了問題。最初政府稱之為「前港督府」,後經政府專家討論後,建議將建築物更名為「紫蘆」,取意自建築物上呈深紫啡色的屋頂。後來由於此名與香港的一些建築物重名,加上社會普遍不認同,使得「紫蘆」一名最終沒被採用,而改稱為「禮賓府」。 2005年董建華宣佈辭職,新任特首曾蔭權宣佈將以禮賓府作官邸,並花費1450萬港元進行維修工程,包括改良電力、電訊網路和影音系統,以及建造一個錦鯉魚池,以迎接曾蔭權的入住。2006年1月12日,曾蔭權與太太正式遷入禮賓府居住,1月16日起,行政長官及行政長官辦公室將從政府總部遷至禮賓府辦公,回復殖民地時期的安排。特首入住後,「禮賓府」的名稱維持不變。 建築 禮賓府的日式屋頂 1945年香港總督府遠景香港禮賓府屬英國喬治時代建築,具有濃厚的殖民地風格,在英式建築上引入了適合亞熱帶地區的大型窗戶和陽台。於落成後歷任香港管治者一直有對該建築進行加建和修改,並對原建築多作改動,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在日佔期間由日本工程師藤村正一在中央加建一座塔樓,屋頂亦由歐洲式改為日本式。 於現任特首曾蔭權宣佈將以禮賓府為官邸後,該建築再一次進行了修建,其中包括加建一個小魚池以飼養曾蔭權心愛的錦鯉。 香港禮賓府現在是香港的法定古蹟。 活動 石獅像香港禮賓府除了可作為香港特首的官邸外,還是特區政府官式接見國家元首、外國政要、重要來賓的場所。特區政府的一些重要儀式也於禮賓府內舉行,例如每年的授勳儀式、香港運動員出戰奧運會的授旗儀式等。1999年香港特區政府與迪士尼公司正式宣佈興建香港迪士尼樂園的發佈會亦於府內舉行。 於20世紀90年代中,禮賓府開始接受其他組織機構借用的申請,其中最早的是由香港電台在當時港督府內舉行音樂會。現今禮賓府每月均會預留三個星期五供慈善、非牟利或公共團體申請借用,舉辦對公眾有益的活動,而這些活動必須要符合禮賓府的獨特地位。 香港禮賓府於20世紀90年代開始舉行開放日,最初每年一次,現今已增至每年六次,其中一次在三、四月間府內杜鵑花盛開時舉行。然而並非整個禮賓府均作開放。開放日的門券收益多數會捐款作慈善用途。 此外,禮賓府是香港常見的遊行示威地點,尤其是過去作為港督府時,很多遊行示威活動都會以港督府為終點站。一般來說遊行隊伍由天星碼頭或皇后像廣場開步,至港督府的下亞釐畢道的側門止,並於這裏發表聲明,而警方則派人於此接收示威人士的請願信。然而在前任特首董建華執政期間,由於他並非住在禮賓府內,因此遊行隊伍多改以中環政府總部為終點站。 於六七暴動期間,港督府曾受到左派的衝擊,示威者於府外張貼大量大字報並高喊反對港英政權的口號的景象,是該年代香港人最鮮明的集體回憶之一。 傳說 禮賓府客廳 禮賓府宴會廳關於禮賓府的建築民間一直有各種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是指禮賓府有一條秘密的地下通道可連接中環的匯豐銀行總部和金鐘的添馬艦海軍基地(今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大廈)。事實上這是一條二戰時用作防空的地道,於1940年11月興建,通往當時的布政司署,其長度比傳言中的短。通道的入口原設計在禮賓府的花園,但當時的港督葛量洪對這個設計不滿意,遂將地道入口改在地牢的一個儲物室內。 另一個著名的傳說指,20世紀80至90年代過渡期間,中英兩國曾進行一次風水鬥法,中方在中環興建呈尖角狀的香港中銀大廈,其中一個角尖即正對著港督府。港督府就此請風水專家看風水,最後決定在港督府花園面向中國銀行大廈的方向種上柳樹擋剎。此外亦有傳說指當年要興建港督府時曾有風水高人指點,選擇於背靠山脈面向海港的現址興建。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二 期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二 期 坐 落 於 中 環 新 填 海 地 的 地 鐵 香 港 站 上 , 於 二 零 零 三 年 落 成 , 由 新 鴻 基 、 恆 基 、 中 華 煤 氣 及 新 中 地 產 組 成 的 Waterfront Property Co. Ltd. 聯 同 地 鐵 公 司 合 作 發 展 。 大 廈 由 本 港 許 李 嚴 建 築 師 有 限 公 司 嚴 迅 奇 先 生 牽 頭 負 責 設 計 , 世 界 著 名 建 築 師 Cesar Pelli 亦 曾 參 與 設 計 。 大 廈 樓 高 四 百 二 十 米 , 共 有 八 十 八 層 , 是 香 港 最 高 的 建 築 物 , 提 供 約 一 百 九 十 萬 平 方 呎 甲 級 寫 字 樓 樓 面 。 由 於 建 築 物 位 於 地 鐵 香 港 站 上 蓋 , 因 此 地 鐵 公 司 基 於 協 調 車 站 日 後 發 展 及 保 障 地 下 鐵 路 安 全 運 作 理 由 , 保 留 其 物 業 管 理 權 , 地 鐵 亦 保 留 其 中 十 八 個 商 用 樓 層 作 收 租 之 用 。 匯 豐 銀 行 總 行 大 廈 匯 豐 銀 行 總 行 大 廈 位 於 中 環 皇 后 像 廣 場 前 , 坐 落 在 首 座 大 會 堂 原 址 。 建 築 物 樓 高 五 十 二 層 , 由 玻 璃 及 鋼 鐵 構 成 。 匯 豐 銀 行 於 一 九 七 八 年 透 過 國 際 建 築 設 計 比 賽 中 挑 選 優 秀 作 品 為 大 廈 藍 圖 , 結 果 由 英 國 著 名 建 築 師 Sir Norman Foster 所 提 出 的 設 計 獲 選 。 大 廈 於 一 九 八 二 年 動 工 , 一 九 八 六 年 四 月 七 日 正 式 啟 用 。 整 座 建 築 物 大 量 使 用 預 製 構 件 以 節 省 建 築 時 間 , 當 時 來 說 屬 於 十 分 先 進 的 建 築 技 術 。 大 廈 因 為 選 用 當 時 最 優 秀 及 最 昂 貴 的 物 料 , 因 而 成 為 當 時 世 界 上 最 昂 貴 的 建 築 物 。 半 島 酒 店 半 島 酒 店 建 於 一 九 二 七 年 , 初 時 為 英 軍 軍 營 , 至 一 九 二 八 年 正 式 開 幕 。 酒 店 高 七 層 , 正 門 前 設 有 車 房 。 酒 店 在 日 佔 時 期 曾 作 為 戰 鬥 司 令 部 及 軍 政 廳 行 政 總 部 。 在 一 九 九 一 年 , 酒 店 作 大 型 擴 建 , 在 原 有 建 築 物 後 加 建 十 數 層 的 高 廈 一 座 。 貴 為 香 港 最 古 老 的 酒 店 , 酒 店 曾 多 次 被 選 為 香 港 以 至 世 界 最 佳 酒 店 , 主 要 服 務 高 檔 次 遊 客 。 內 裡 除 有 酒 店 服 務 外 , 亦 設 有 餐 廳 、 娛 樂 及 購 物 設 施 。 由 於 其 悠 久 的 歷 史 、 建 築 物 宏 偉 的 外 型 以 及 適 中 的 位 置 , 很 早 已 成 為 尖 沙 咀 以 至 九 龍 半 島 的 地 標 。 中 銀 大 廈 中 銀 大 廈 位 於 花 園 道 , 原 址 為 美 利 軍 營 , 至 一 九 八 二 年 美 利 樓 拆 卸 , 並 開 始 興 建 中 銀 大 廈 。 大 廈 於 一 九 九 零 年 正 式 落 成 , 成 為 中 國 銀 行 ( 香 港 ) 的 總 部 。 建 築 物 高 七 十 層 , 高 度 達 三 百 一 十 五 米 , 曾 為 香 港 最 高 建 築 物 。 大 廈 由 貝 聿 銘 設 計 , 靈 感 來 自 竹 枝 , 而 其 玻 璃 幕 牆 及 三 角 型 的 設 計 亦 是 這 座 建 築 物 一 大 特 色 。 參考資料:7638E748CCC65837
arrow
arrow

    omcky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