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已沖的菲林可以在哪裡轉入cd?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發問:
有幾筒菲林已沖晒過,但想搵地方將底片轉做digital/入cd 請問有咩地方好介紹,可以平、靚、正做到? (fotomax好似幾貴...)
最佳解答:
除了快圗美外,好多一小時的真面目,富士沖曬都有,當然在沖菲林時一次做埋CD會平D,另外再做因為可以選擇相片,當然會貴DD啦.
其他解答:
底片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菲林)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9/Undeveloped_film.png/250px-Undeveloped_film.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未沖洗的Arista ISO 125黑白底片。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3/3e/%E9%BB%91%E7%99%BD%E8%B2%A0%E7%89%87.JPG/180px-%E9%BB%91%E7%99%BD%E8%B2%A0%E7%89%87.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鹵化銀轉變為黑色的銀,就會有黑白負片的效果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3/%E9%BB%91%E7%99%BD%E8%B2%A0%E7%89%87%28%E5%8E%9F%E5%A7%8B%29.JPG/180px-%E9%BB%91%E7%99%BD%E8%B2%A0%E7%89%87%28%E5%8E%9F%E5%A7%8B%29.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上圖的原始版本 底片,又名菲林,是一種成像器材。現今廣泛應用的底片是將鹵化銀塗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種底片為軟性,捲成整捲方便使用,所以又稱膠卷,當有光線照射到鹵化銀上時,鹵化銀轉變為黑色的銀,經顯影工藝後固定於片基,成為我們常見到黑白負片。彩色負片則塗抹了三層鹵化銀以表現三原色。除了負片之外還有正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 底片以感光速度(ISO)來分別,由最低速之ISO 25度至高速之ISO 3200,一般來說感光度越低,畫質越細膩。 以片幅大小來分別有常用的120型(大底片)、135型(最常用, 底片寬 35mm)、110型(小型匣式)等,還有另外為拍攝廣告或大型海報而設的諸如4"*5"或8"*10"大幅底片。 以感光類型來分的則有黑白底片、彩色底片、紅外線底片等。而彩色底片因應不同的光源而調整相片的色調,又分為日光片與燈光片,若用燈光片拍攝日光下的景物,則相片色調會偏藍。 從前,常用的底片規格是135,不過,在數碼攝影普及的今天,還沿用底片攝影的已經不多,然而底片仍有其無可取代的優點,例如135底片面積就比多數數位相機感光板(數碼介質)大,如果要製作大幅照片,仍然是用底片較佳,另外底片影像層次感較強、色彩自然(類比產生的色彩)、圖質細膩(像素高)、寬容度大(容易保留亮部或暗部細節)等,其成象質素較數位相機為佳。尤其在光線暗的情況下,會需要長時間曝光拍攝,或在沖洗底片時作增感顯影(提高顯影液濃度或拉長顯影時間),例如Kodak Tri-X 400增感顯影至iso 1600,甚至Kodak T-max p3200增感顯影至iso 6400也有不錯的畫質,然而長時間曝光在數位攝影上會產生大量雜訊,因此有部分攝影師仍堅持使用底片拍攝。 雖然用底片拍攝能製作素質高的相片,然而這需要熟習暗房技巧,一般來說快沖印店難以充分發揮底片的優點,所以用底片攝影者最好親自沖印相片,例如可以在印放相片的時候實行分區曝光,自行調整相片反差及裁剪,另外也因為黑白沖印所用的藥水毒性遠較彩色沖印低,並且沖印過程較簡單,所以現在很多人在黑白暗房作手工沖印,彩色底片多數用自動沖印機器來避免接觸彩色沖印的藥水,不過手工沖印的素質比自動沖印機器佳。
留言列表